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,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·希勒(Robert Shiller)在1月18日星期四接受CNBC採訪時承認,他之前稱比特幣為“泡沫經濟的最好例子”,但現在“不知道最終它會變成怎麼樣”。
席勒在幾個月前告訴記者:“除非有共同的共識,否則比特幣根本就沒有辦法證明它有價值。例如黃金,如果人們不把它看作是一種投資,至少還會有一些價值”。他在訪談中不斷提到“比特幣的投資就像17世紀的鬱金香瘋狂(Tulip Mania)。
雖然現在他改口不確定比特幣的未來將如何,但整體上仍然持懷疑態度,他指出:“[比特幣]可能會完全崩潰,被人遺忘,但要出現這樣的狀況,可能還要很長一段時間,可能是100年以後。
尷尬的是,比特幣本週兩天的暴跌已經逐漸恢復到12000美元的水平,比之前希勒在2017年9月初提出比特泡沫時的價值高出160%以上。
*當一個泡泡可以存活一百年,到底還算不算是泡泡呢?或者,是不是泡泡,還重要嗎?